英国王室是现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与帝王中国不同,中国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会换上一个完全不同的家族,比如汉朝的刘,唐朝的李,明朝的朱等等。,但是英国王室就不一样了。从公元开始的西萨克森王朝,到现在的温莎王朝,英国经历了几个朝代,前后的朝代都或多或少有血统和合法的继承,只是因为没有合法的男性继承人。所以英国王室的更替并没有像中国那样经历流血。说白了,不管哪个朝代,坐在位置上的都是一家人。
一、斯图亚特王朝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从斯图亚特王朝开始。162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查理二世去世。因为他没有孩子,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继承了他。
新皇帝是天主教徒,但当时的国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新教,也就是现在的基督教。这两个教派因阵营不同而不和。詹姆斯二世继位后不久,就推翻了新教的国教地位,这让势力强大的新教徒非常不满。新教徒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的威廉出兵英国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
威廉率领一支来自荷兰的军队,但是詹姆斯二世放弃了王位,毫无抵抗地逃走了。威廉没有开一枪就进入了英格兰,然后在议会的支持下,威廉和玛丽一起成为了英格兰的国王。这种现象被称为共治,威廉国王被称为威廉三世。因为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所以被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正式废除绝对君主制,改为君主立宪制。
英国第一位君主玛丽二世和她的丈夫威廉三世一起统治。
玛丽女王于1920年突然死于天花。威廉深感悲痛。作为荷兰人,威廉的民意大大下降,独自统治英国,直到6月因病去世,终身无子。根据继承法,王位由詹姆斯二世的二女儿,即威廉的嫂子和玛丽的妹妹安妮继承。
女王于年统治英格兰,英国的政治和军事实力持续增长。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议会合并,大不列颠王国成立,为未来的“不落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安妮女王年纪轻轻就得了痛风,一辈子都得坐轮椅。她嫁给了当时的丹麦乔治王子,生了两个孩子,都没有长大。
年,英国的安妮女王去世,没有子嗣,大臣们按照安妮女王的远近亲族排名很多,因为他们都是天主教徒,根据继承法,天主教徒不能继承英国王位。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个遥不可及的亲人——信奉新教的乔治,史称乔治一世。因为乔治家族统治德国汉诺威,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封为“汉诺威选帝侯”。因此,乔治登基后,英国历史进入汉诺威王朝时代,统治苏格兰和英格兰一年多的斯图亚特王朝结束。
二、汉诺威王朝
让一个德国人成为英国国王,不仅英国人觉得不舒服,就连乔治一世本人也不太高兴。他不会说英语,大臣们也不会说德语,只好用当时欧洲外交语言法语交谈,但懂法语的朝臣不多,双方经常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换意见时造成很大的语言障碍。不会说英语,不适应英国的天气,乔治一世经常回到汉诺威,把国家大事完全交给首相和内阁,自己当了甩手掌柜,由此开启了英国首相制度。直到去世,这位名义上的英国国王在德国的时间比在英国的时间长得多。
乔治二世继承王位后,表现比他父亲好得多。至少他对英国政局了如指掌,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把政事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战争中,逐渐耗尽了国库。但不管外界怎么说乔治二世,他是最后一个冒着生命危险与士卒并肩作战的英国国王。年凌晨,乔治二世因排便时用力过猛导致夹层动脉瘤破裂,死在马桶上。
乔治二世和儿子关系不好,儿子先死了,于是乔治二世的孙子乔治三世继位。他在英国出生并受教育,与英国人民关系密切。他从未去过德国汉诺威。他是安妮女王死后第一个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君主。在乔治三世统治时期,这一记录超过了英格兰或英国以前的任何一位君主。当然,这个纪录现在已经被他的孙女维多利亚和已故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超越了。
汉诺威之家素有父子不和的“传统”,乔治三世也未能幸免,与长子关系并不融洽,但这种父子关系在晚年变得更糟。晚年,乔治三世的健康每况愈下,还出现了精神问题,后来演变成永久性精神障碍。有一次,他打了王子一拳,并试图用头撞墙。乔治三世于1920年去世后,威尔斯亲王为乔治四世继承了王位。
当乔治四世年轻时,他经常因为喝酒而发疯,他更多的是困惑而不是清醒。年,乔治四世去世,他没有合法的继承人,于是他的弟弟年已岁的威廉依次成为英国国王,即威廉四世。他的政治成就并不多,人们能记住他只是因为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叔叔。1620年,威廉四世去世,年满18岁的维多利亚成为女王。我坐了整整一年,在整个英国历史上仅次于刚刚去世的伊丽莎白二世。
在她执政期间,英国进入全盛时期,真正成为“不落帝国”。至今世界各地仍有大量以维多利亚女王命名的地名,可见英国当时的国力为世界之最。更具传奇色彩的是,她的子女后代逐渐成为欧洲各国的国王或领主,与当时欧洲大部分国家的王室都有血缘关系,被誉为“欧洲的祖母”。
在维多利亚统治时期,英国通过三次中国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从中获利颇丰。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享年80岁。她是英国统治时代汉诺威家族的最后一位君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维多利亚女王死后仅仅几年,她的孙子,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就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所有女王的后代都被卷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不知道这位“欧洲奶奶”看着孙辈相见,在坟墓下会是什么感受?
三、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维多利亚女王死后,长子爱德华七世继承了王位。在英国,女君主死后,继承人一般不是母系,而是父系。所以,一个女王时代结束后,英国会改朝换代。爱德华七世的父姓:萨克森科堡哥达,于是统治英国的汉诺威王朝灭亡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建立了。爱德华七世是一位优秀的君主,他继续将他母亲建立的帝国发扬光大。年,在位仅20年的爱德华七世去世,享年80岁,他的儿子乔治五世继承王位,成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第二代国王。
乔治五世生育能力很强,他和玛丽女王生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所以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不会因为继承人的死亡而灭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个王朝发生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一战时,英德是敌对国家,两国互相仇视。在英国,任何与德国有关系的人都被怀疑是德国间谍。由于英国王室原本是德国血统,英国人一度怀疑王室会背叛国家,使得整个国家都很紧张,就连在一战前线作战的部队也受到影响,战斗力大打折扣。所以一战初期,英国输的比赢的多。
对此深感不安的乔治五世作为国王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废除萨克森的日耳曼姓氏哥达,以英国古老城堡温莎为姓氏。自乔治一世于年登基以来,使英国王室具有日耳曼血统,也使其后裔与德国的恋情不断。当乔治五世做出这个决定时,整个英国都非常感动。他们不但没有怀疑王室,反而更加支持和热爱王室。在战场上,他们开始扭转局势,最终打败了德国。乔治五世改变了他的姓氏,这意味着王朝的名字必须改变。这一年是公元,萨克森只有短短一年历史的哥达王朝改名为温莎王朝。
四、温莎王朝
乔治五世死于1920年。他的儿子爱德华八世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不爱山河爱美的爱德华八世。他上任才几个月就主动退位了。这个好奇的女人的全名是沃利斯·辛普森。在遇到爱德华八世之前,她有过两次短暂的婚姻。因为她的第二任丈夫名叫辛普森,世人都喜欢称她为辛普森夫人。她没有贵族背景,更没有识人的才能,但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却被她迷住了。国王要和辛普森结婚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包括王室在内的教会和民众一致反对。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经过两次婚姻成为女王是一种耻辱,甚至是屈辱。王室和教会施压爱德华做出选择,要么辛普森离开英国,要么爱德华主动退位。在这种困境中,爱德华毅然选择了辛普森。
然而爱德华的痴情却以悲剧收场。辛普森接近爱德华的方式并不纯粹。英国王室反对他们的婚姻,因为辛普森有过两次婚姻,还因为她也是德国纳粹的支持者。当时英德关系紧张。如果爱德华国王嫁给支持纳粹党的辛普森,英国王室将无法向人民交代。为了切断辛普森与纳粹政府的联系,英国政府把他们送到了远离欧洲大陆的西印度群岛最北端的巴哈马群岛。失去王位的爱德华很快被辛普森拒绝。婚后,辛普森刻薄冷漠。晚年隐居,爱德华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孤独终老。
爱德华八世退位后,由弟弟乔治六世继任。曾经有一部电影叫《国王的演讲》,讲的是大英帝国乔治六世国王的励志故事。乔治六世有严重的口吃,家人专门聘请了国内外各种名医为乔治六世治疗,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面对撤退的盟军和惊恐的英国人民,口吃的国王挺身而出,克服了自己的口吃,在人民面前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以激励他们。
电影《国王的演讲》讲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乔治六世确实患有口吃。然而,在国家和世界的关键时刻,国王仍然克服一切困难鼓舞人民。在国家的关键时刻,国王坚持为民族克服口吃的影响,最终成功鼓舞了英国人的士气。这个演讲在二战抗日战争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被英国人称为“英国人光荣的勇气和毅力”。他在二战和王室的危机中继承王位,成功克服口吃,带领英国最终赢得战争。乔治六世的英雄形象受到皇室、教会、政府和人民的称赞。
乔治六世是已故伊丽莎白女王的父亲。伊丽莎白二世出生时,在王位继承中排名第三,排在爱德华八世和父亲乔治六世之后。虽然她一出生就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地位也很高,但当时没有人预料到她会成为女王。
毕竟她的叔叔爱德华还年轻,而且按照一般人的逻辑,一旦叔叔结婚生子,他的孩子在继承顺序上会超过伊丽莎白,所以王位基本上和她无关。然而个人命运总是出人意料:爱德华八世不仅一生无子,还毅然放弃王位,由弟弟乔治六世继位。就这样,没有哥哥的伊丽莎白公主成为了第一继承人。自从父亲继承王位后,伊丽莎白就被培养成未来的女王,跟随当时的伊顿公学校长学习英国宪法多年,但她没想到,自己18岁就不得不离开父亲的阴影,独自打头阵。
当她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时,她还在和菲利普亲王一起访问肯尼亚,成为一国之君。她在能力、知识、经验或心理上都没有准备好。在爱德华八世叔叔退位的阴影之前,在她父亲扮演英雄国王的角色之后,伊丽莎白已经没有临阵退缩的余地和余地了。
二战后,非殖民化运动风起云涌。从1996年的苏丹到1996年的加纳,大英帝国的非洲殖民地几乎在十年内全部转变为独立的主权共和国,伊丽莎白二世也不再被视为国家元首,只保留英联邦成员国身份。伊丽莎白女王登基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原主要领土都已在英联邦框架下转变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伊丽莎白二世很清楚英国的困境。她维护着自己从小学到的规范和礼仪,以个人魅力维护着君主制在英国和世界的影响力。数百次国事访问不仅使伊丽莎白二世成为世界上出访次数最多的国家元首,也有效地维持了英国与不同制度和文化的国家,尤其是与许多前殖民地国家的良好关系。
她的亲和力,甚至超越了英联邦的范畴,让全世界很多人感到亲近和敬佩。从斯里兰卡、赞比亚等前殖民地到法国、德国等“非英”国家,无不热烈欢迎女王到访,甚至高呼“女王万岁”。女王完全经历过二战和冷战,和两任英国首相、两任美国总统打过交道,包括二战历史人物丘吉尔和多位冷战领导人。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重大危机的女王深知团结的重要性,一直致力于国内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团结。
如今女王已逝,喧嚣已散,一同告别历史舞台的人,或许也塑造了她的旧世界和旧时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jiuzhujiaoyu@139.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